2014年1-11月上海醫療器械進口情況分析
據上海海關(guan) 統計,
2014年前11個(ge) 月,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累計進口醫療儀(yi) 器及器械(以下簡稱“醫療器械”)186.6億(yi) 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
一、2014年前11個(ge) 月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醫療器械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11月份進口值同比繼續增長,環比由降轉增。自2014年2月份以來,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醫療器械單月進口值連續5個(ge) 月保持同比增長態勢,但7、8月份同比回落。自9月份進口值恢複同比增長以來,又連續3個(ge) 月保持增長態勢。其中11月當月進口17.2億(yi) 元,同比增長9.3%,環比由上月的下降19.1%轉為(wei) 增長4%(下圖)。

(二)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口較快增長,一般貿易進口出現下降。2014年前11個(ge) 月,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以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方式進口醫療器械114.1億(yi) 元,增長25.9%,占關(guan) 區醫療器械進口總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提高至61.2%。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66.8億(yi) 元,下降14.5%;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4.2億(yi) 元,增長2.3%。
(三)占主導的外商投資企業(ye) 進口比重顯著提高,國有企業(ye) 進口持續下降。2014年前11個(ge) 月,外商投資企業(ye) 通過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進口醫療器械126.9億(yi) 元,增長24.4%,占同期關(guan) 區醫療器械進口總值的68%,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9.5個(ge) 百分點。同期,國有企業(ye) 進口32億(yi) 元,下降20.7%;民營企業(ye) 進口27.7億(yi) 元,下降13.6%。
(四)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ti) 為(wei) 主要進口來源地,自墨西哥進口快速增長。2014年前11個(ge) 月,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自美國進口醫療器械62.8億(yi) 元,微降0.4%;自歐盟進口58.7億(yi) 元,下降1.3%;自日本進口28.3億(yi) 元,增長14.5%。上述3者合計占同期關(guan) 區醫療器械進口總值的80.3%。此外,自墨西哥進口14.1億(yi) 元,激增1.6倍。
(五)第1大進口商品內(nei) 窺鏡進口增速居首,成套的核磁共振成像裝置和X射線斷層檢查儀(yi) 進口下降明顯。2014年前11個(ge) 月,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醫療器械進口值第1大類商品內(nei) 窺鏡進口20.5億(yi) 元,大幅增長32.2%,增幅在前10類商品中居首;成套的核磁共振成像裝置和X射線斷層檢查儀(yi) 分別進口5億(yi) 元和4.9億(yi) 元,分別下降18.4%和36.4%(下表)。

二、2014年前11個(ge) 月上海海關(guan) 關(guan) 區醫療器械進口保持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nei) 醫療器械需求不斷釋放。隨著我國醫療體(ti) 製改革推進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國內(nei) 人口老齡化加劇、疾病預防意識提高,國內(nei) 醫療器械市場的需求持續釋放,2013年至2020年期間將保持1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同時,市場上高端醫療器械,如高科技成像設備和放射治療設備等,生產(chan) 銷售均由國外品牌控製,國內(nei) 需求激增必然拉動進口快速增長。
(二)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加大對國內(nei) 基層市場開拓力度。目前,各大跨國醫療器械不僅(jin) 占據了國內(nei) 的一線市場,同時還通過降低產(chan) 品價(jia) 格、推出“經濟適用”型機器和提供基礎醫療解決(jue) 方案等措施,加緊搶占二、三線市場。如,西門子推出麵向經濟型產(chan) 品的S.M.A.R.T戰略,主推簡單易用、維護方便、價(jia) 格適當、可靠耐用的產(chan) 品;GE9月份發布的8款超聲新產(chan) 品中,有2款專(zhuan) 門針對基層醫療。2014年前11個(ge) 月,關(guan) 區內(nei) 窺鏡和彩色超聲波診斷儀(yi) 進口數量分別激增91倍和7.8倍,但進口平均價(jia) 格分別下跌98.6%和90%,進口產(chan) 品主導適應基層市場的中低端化趨勢顯現。
三、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及相關(guan) 建議
(一)國產(chan) 醫療器械製造水平與(yu) 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不足。由於(yu) 我國醫療器械企業(ye) 規模普遍偏小、實力較弱,資金和科研人員匱乏,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核心技術缺失,產(chan) 品多定位為(wei) 中低端,且以仿製及改進為(wei) 主。目前,除了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外,我國醫療器械的總體(ti) 水平與(yu) 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約為(wei) 15年。國產(chan) 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品無論是在技術性能、產(chan) 品功能,還是在外觀結構以及操作便捷方麵,都要落後於(yu) 國際競爭(zheng) 對手,進口替代能力亟待提高。
(二)國內(nei) 醫療機構偏愛采用進口醫療器械,推高我國居民醫療成本。目前,國內(nei) 醫療機構和消費者對進口醫療器械的質量更為(wei) 信賴,偏愛采購和使用進口設備,部分醫療單位甚至明文規定隻采購進口產(chan) 品。調查顯示,全國各地醫院醫療器械80%左右都是使用進口器材,甚至連螺絲(si) 釘、手術縫合線、各種試劑等小型耗材也采用進口產(chan) 品。但進口醫療器械價(jia) 格昂貴,國外供應商在交貨時通常不提供產(chan) 品維修書(shu) 等關(guan) 鍵資料,我國用戶無法自行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修理,基本隻能依賴購買(mai) 昂貴的保修服務來保證設備運行。如1台CT機銷售合同價(jia) 值990萬(wan) 元,但每年的保修費用高達140萬(wan) 元,約占合同費用的15%。高昂的價(jia) 格和維護、使用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患者身上,國內(nei) 居民的醫療負擔難以降低。(sha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