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關(guan) 醫療機構,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為(wei) 深入貫徹治理高值18新利手机改革精神,進一步推進18新利手机陽光交易改革,完善以市場為(wei) 主導的18新利手机價(jia) 格形成機製,促進18新利手机價(jia) 格合理回歸,根據《深圳市推進公立醫療機構18新利手机陽光交易工作實施方案》(深治耗辦〔2020〕1號)《深圳市醫療保障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18新利手机分類集中采購支持深圳陽光平台開展價(jia) 格談判的通知》(深醫保規〔2021〕6號)《深圳陽光平台醫用幹式膠片價(jia) 格談判采購文件》(項目編號:SZJGTP20230001)等文件要求,請各醫療機構和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執行深圳市第五批18新利手机(醫用幹式膠片)價(jia) 格談判結果,並做好相關(guan) 準備工作,現就有關(guan) 事宜通知如下。
一、實施範圍
(一)采購主體(ti) 。深圳市有醫用幹式膠片18新利手机采購需求的公立醫療機構均為(wei) 采購主體(ti) 。鼓勵有采購需求的非公立醫療機構進行采購。
(二)品種範圍。交易中心公布的第五批18新利手机(醫用幹式膠片)價(jia) 格談判中選結果(詳見附件)。
二、采購周期
第五批18新利手机(醫用幹式膠片)價(jia) 格談判中選結果采購周期從(cong) 2023年5月1日起至2025年4月30日,周期為(wei) 2年。
采購周期內(nei) ,中選產(chan) 品如被納入國家或省、市組織集中帶量采購或有相關(guan) 新政策規定的,從(cong) 其規定。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價(jia) 格優(you) 勢專(zhuan) 區管理。交易中心負責做好第五批18新利手机價(jia) 格談判中選產(chan) 品導入價(jia) 格優(you) 勢專(zhuan) 區工作,加強專(zhuan) 區產(chan) 品準入和退出掛網管理,對專(zhuan) 區半年內(nei) 無采購記錄、質量和供應等出現問題、拒絕接受價(jia) 格聯動、質量或者配置等方麵低於(yu) 中選前供貨標準的產(chan) 品可撤銷掛網。
(二)落實專(zhuan) 區18新利手机采購使用。采購周期內(nei) ,各醫療機構應優(you) 先采購專(zhuan) 區內(nei) 產(chan) 品,采購時不再進行議價(jia) ,直接在專(zhuan) 區下單采購。相關(guan) 醫療機構應通過深圳18新利手机陽光交易和監管平台(以下簡稱“深圳陽光平台”)與(yu) 18新利手机價(jia) 格談判中選企業(ye) (詳見附件)及配送企業(ye) 簽訂三方購銷合同,明確各方權利義(yi) 務。對於(yu) 醫療機構在采的中選產(chan) 品,年度采購量原則上不得低於(yu) 上年度采購量。各相關(guan) 醫療機構應將中選產(chan) 品納入院內(nei) 18新利手机采購目錄,不得以費用控製、耗占比、18新利手机使用品種品牌規格數量等為(wei) 由拒絕中選產(chan) 品的合理使用。對於(yu) 執行過程中出現質量或供應問題、質量或者配置等方麵低於(yu) 中選前供貨標準的中選產(chan) 品,醫療機構應及時向交易中心反映。若中選產(chan) 品無法滿足醫療機構實際使用或采購需求的,醫療機構18新利手机采購部門應向18新利手机管理委員會(hui) 報告並備案審批,通過後方可在深圳陽光平台選擇價(jia) 格適宜的產(chan) 品議價(jia) 采購。
(三)加強專(zhuan) 區價(jia) 格管理。醫療機構自行組織或聯合組織的18新利手机采購中標價(jia) 格低於(yu) 專(zhuan) 區價(jia) 格的,應及時報告交易中心,由交易中心審核確認後聯動專(zhuan) 區價(jia) 格。
(四)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製。交易中心應加強對價(jia) 格談判結果的執行和專(zhuan) 區采購的管理。重點監測各相關(guan) 醫療機構采購專(zhuan) 區產(chan) 品情況並定期通報,對執行不力的醫療機構按有關(guan) 規定處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guan) 醫療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我市建立價(jia) 格優(you) 勢專(zhuan) 區的重要意義(yi) ,增強采購主體(ti) 責任意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我市第五批18新利手机價(jia) 格談判結果執行工作順利推進。
(二)壓實部門責任。各相關(guan) 醫療機構要深入了解價(jia) 格談判核心機製,壓實部門職責,按照工作分工做好各工作環節的緊密銜接,確保價(jia) 格談判結果執行工作常態化、製度化進行。
(三)加強風險防範。各相關(guan) 單位要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報告,加強輿情監測,做好輿情應對,合理引導,形成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