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行業動態> 行業微文> 詳情
格力、美的先後跨界,為何家電巨頭紛紛入局醫療器械市場?
發布時間:2020/06/23

前言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經營範圍變更,新增消毒器械、醫療器械等。算上今年入局的格力,眼下美的、海爾、海信等多家電巨頭已進入醫療器械的賽道。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家電企業(ye) 進入醫療器械行業(ye) 可以讓企業(ye) 實現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產(chan) 業(ye) 空間和產(chan) 品線,增強企業(ye) 的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格力今年進軍(jun) 醫療動作頻頻 格力電器從(cong) 年初宣布跨界醫療行業(ye) 以來,其在醫療領域的動作就從(cong) 沒有間斷。2月12日,因新冠疫情突襲,國內(nei) 口罩等防疫物資非常緊缺,格力電器就對外宣布開始製造口罩生產(chan) 設備等抗擊疫情產(chan) 品。隨後很快,格力就斥資2000萬(wan) 元成立了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手術室感染控製用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
3月9日,“董明珠的店”突然引發市場關(guan) 注,先後賣起了“格力口罩”以及聲稱能殺死新冠狀病毒的空氣淨化器。8天之後,董明珠繼而對外宣布,“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yi) 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研發高端醫療設備。”今年4月,成都格力新暉醫療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注冊(ce) 資本1億(yi) 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醫療器械、實驗室設備的研發、生產(chan) 等。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發生經營範圍變更,新增消毒器械、醫療器械等。 

二、看上醫療器械市場這塊蛋糕的家電企業(ye) 不隻格力 

看上醫療市場這塊蛋糕的家電巨頭,不隻有格力。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生物醫療公司,2019年登陸了科創板,它由醫用冰箱、冷藏箱起家,現在用物聯網的技術,來發展“血聯網”、“疫苗網”等創新業(ye) 務。這次疫情期間,海爾向醫療機構贈送了超低溫冰箱、藥品冷藏箱、血液低溫操作台等醫療設備。

美的集團2017年9月,與(yu) 廣藥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探討通過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技術合作等方式,在康複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醫用機器人的研發製造、銷售應用等領域開展合作。同時,雙方還將在健康管理和健康大數據開發方麵開展合作,共建健康大數據中心。

海信早於(yu) 六年前已經設立了醫療設備公司,業(ye) 務覆蓋醫用顯示、計算機輔助手術係統、移動護理係統、數字化手術室解決(jue) 方案、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yi) 等。而以彩電為(wei) 主業(ye) 的海信電器,去年年底更名為(wei) 海信視像,不排除今後把海信醫療業(ye) 務也納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此外,外資電子企業(ye) 在醫療設備生產(chan) 領域布局更早。飛利浦公司在其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中披露,將考慮再次出售旗下部分家電業(ye) 務,專(zhuan) 注醫療健康領域。過去幾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德國西門子等老牌家電巨頭都曾轉讓旗下家電業(ye) 務,深耕醫療電子市場。 

三、跨界進入醫療器械之路,道阻且長 據了解,近年來醫療行業(ye) 大火,引來諸多資本入局卻是不爭(zheng) 的事實。目前眾(zhong) 多企業(ye) 正爭(zheng) 相加碼醫療領域,主要是得益於(yu) 政策的利好,致使醫療市場逐年擴大。有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ye) 規模已從(cong) 535億(yi) 元增長到4450億(yi) 元,年複合增長高達23.6%,遠超全球醫療器械行業(ye) 的增速。另外,根據IMS的數據,我國醫療市場規模在2015年超過日本,目前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全球第2大醫療器械市場,而未來十年將會(hui) 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ye) 發展的黃金十年,行業(ye) 規模將持續提高。 在家電市場下滑、競爭(zheng) 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家電企業(ye) 進入醫療器械製造領域,或能提高這些家電企業(ye) 的抗風險能力。家電企業(ye) 進入醫療器械領域是未來發展的新思路。從(cong) 行業(ye) 上來說,醫療器械行業(ye) 的利潤比家電行業(ye) 的利潤要高很多,家電企業(ye) 進入醫療器械行業(ye) 可以讓企業(ye) 實現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產(chan) 業(ye) 空間和產(chan) 品線,增強企業(ye) 的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不過,跨界進入醫療器械行業(ye) 也並非易事。盡管醫療設備領域在當前仍有較高增長潛力,但在這一領域的中高端市場,外資企業(ye) 牢牢占據優(you) 勢地位。 

結語
醫療設備現有采購體(ti) 係比較封閉,後來者進入不易,國際巨頭長期建立的技術壁壘和品牌認知是挑戰之一;而醫療設備的特點是高投入、長周期,認證門檻高、見效時間長,整體(ti) 上,這是和家電銷售完全不同的市場,原有的市場經驗難以複製到醫療領域。這些困難,顯然不是家電製造企業(ye) 僅(jin) 僅(jin) 通過“鼓與(yu) 呼、設公司”就能實現的。

友情鏈接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722號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3)第00464號網絡備案:京ICP備12039121號-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清路9號匯智大廈B座7層 www.komibo.com ©2017-2025 新利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