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行業動態> 行業微文> 詳情
邁瑞醫療能否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界的華為?
發布時間:2017/06/23

年收入90億(yi) 元的國內(nei) 醫療器械巨頭邁瑞在A股提交IPO的消息近期成為(wei) 醫療行業(ye) 熱炒的話題。

作為(wei) 我國為(wei) 數不多的能夠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與(yu) 國外同行一較高低的研發型醫療器械企業(ye) ,邁瑞一直被寄予厚望,甚至被稱為(wei) “中國醫療器械界的華為(wei) ”。

  但邁瑞這90億(yi) 的年收入規模,隻能說碰到了全球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一個(ge) 蛋糕邊。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醫療器械企業(ye) 規模排名第一的美敦力銷售額就已經達到288億(yi) 美元。邁瑞的規模,還不及其零頭。

  顯然,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在國內(nei) 還值得好好開墾。邁瑞身後,已經有更多的中國冒險家們(men) 在蠢蠢欲動。曾晨光博士就是其中一個(ge) 。

 

  挑戰風險最高的三類醫療器械

  2013年,曾晨光從(cong) 香港理工大學離職,創立了廣州新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誠生物”),他想做的事情是:組建一個(ge) “專(zhuan) 家庫”,研發高端醫療器械,幫助國內(nei) 的醫療器械企業(ye) 從(cong) 美敦力這樣的國際大鱷手中搶蛋糕。

  怎樣的高端醫療器械?臨(lin) 床需求迫切、技術含量高、開發難度大、產(chan) 品附加值高的。根據國家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醫療器械一般分為(wei) 三大類,分類的依據主要是使用風險。

  一類醫療器械是風險最低的,例如聽診器、視力檢查儀(yi) 、普通病床;

  二類醫療器械風險略高一些,我們(men) 平時常見的體(ti) 溫計、血壓計、血糖試紙、輪椅都屬於(yu) 二類醫療器械;

  三類醫療器械的使用風險最高,技術含量也最高,例如心血管支架、人工關(guan) 節、骨釘等等。

  在這三類醫療器械中,一、二類是中國能自己生產(chan) 甚至出口的,而第三類由於(yu) 科技水平限製,大多依賴進口。邁瑞是少見的研發二、三類醫療器械為(wei) 主,且還有較大出口業(ye) 務的企業(ye) (招股書(shu) 顯示,邁瑞的出口業(ye) 務占總收入約達50%)。

  新誠生物瞄準的就是三類醫療器械。曾晨光列舉(ju) 了一個(ge) 比較容易理解的產(chan) 品:“可吸收骨釘”。

  骨釘是骨科經常用到的醫療器械,植入在骨折病人體(ti) 內(nei) ,起內(nei) 固定作用。但由於(yu) 主要是不鏽鋼或者鎳鈦合金材質,通常需要在病人恢複後再做手術取出骨釘。

  而可吸收骨釘的厲害之處就在於(yu) ,由於(yu) 是高分子材質,能在兩(liang) 年的時間裏被人體(ti) 吸收,然後代謝成乳酸,最終分解成二氧化碳,因此也不需要二次手術取出。

日本、芬蘭(lan) 在這種產(chan) 品上都已經比較先進。但曾晨光很自信能比他們(men) 更先進,比如將現有骨釘的彎曲強度從(cong) 170兆帕提高到340兆帕以上。(注:170兆帕意味著,骨釘一般隻能用在頜骨、肋骨等非承重部位的骨折上,而用在像脛骨、腓骨等受力更大的部位,骨釘會(hui) 非常容易脆斷。)


曾晨光介紹,單拿骨釘這一類的骨科植入物產(chan) 品來看,在中國就有230億(yi) 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延伸到世界範圍內(nei) 則是千億(yi) 級別的市場,如果能通過推出創新的高端產(chan) 品,拿下10%的份額,就能成為(wei) 百億(yi) 級別的公司,超過邁瑞

  而可吸收骨釘,隻是新誠生物眾(zhong) 多產(chan) 品規劃中的一個(ge) 。在新誠生物的公司牆壁上,貼滿了其申請下來的產(chan) 品專(zhuan) 利,目前已近200項。在曾晨光看來,這些專(zhuan) 利保護的多種產(chan) 品,都有可能打造成醫療器械市場的“爆款”。

  “目前醫療器械領域,經濟效益最顯著的細分領域,是高值耗材領域,例如人工器官方向。我們(men) 把這些毛利率超過95%的產(chan) 品作為(wei) 重點開發方向。高值耗材一共有600個(ge) 子門類、110多萬(wan) 種產(chan) 品材質和規格,已經是足夠耕耘的市場。”曾晨光這樣解釋道。

  研發外包:賺器械企業(ye) 的錢?

  雖然都研發高端醫療器械,但新誠生物與(yu) 邁瑞的模式卻有很大不同:邁瑞的業(ye) 務貫穿了產(chan) 品的研發、生產(chan) 到銷售,直接客戶群體(ti) 是醫療機構;而新誠生物專(zhuan) 注於(yu) 高技術含量產(chan) 品的研發,向行業(ye) 輸送前沿技術,以技術服務的方式幫助醫療器械企業(ye) 完成轉型升級。

  這個(ge) 市場定位,源自於(yu) 醫療器械企業(ye) 越來越強烈的研發外包需求。數據顯示,包括新華醫療、樂(le) 普醫療、邁克生物、科華生物等在內(nei) 的高端醫療器械類生產(chan) 企業(ye) 2016年的研發投入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但對於(yu) 醫療器械來說,研發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研發風險高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因此,將研發外包給專(zhuan) 業(ye) 的第三方機構,成為(wei) 一條可以選擇的路徑。

  “醫療器械工業(ye) 企業(ye) 有渠道,但希望開發新產(chan) 品,或者對現有產(chan) 品線進行技術升級。我們(men) 則負責承接他們(men) 的產(chan) 品需求,然後分拆任務,也將其中的部分任務委托公司產(chan) 學研平台的各個(ge) 專(zhuan) 家完成。”曾晨光這樣解釋道。

  當然,新誠生物並不滿足於(yu) 僅(jin) 僅(jin) 成為(wei) 醫療器械企業(ye) 的“乙方”。其合作邏輯是: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參股其客戶企業(ye) ,或雙方成立合資公司,保證合作的持續穩定性。

  據悉,截至目前,新誠生物在國內(nei) 已經與(yu) 醫療器械企業(ye) 合資成立了6家公司。上文中提到的可吸收骨釘(內(nei) 固定器件項目),已經與(yu) 一家西北地區的企業(ye) 在蘇州成立合資公司,進入臨(lin) 床試驗階段。

  不過,除了與(yu) 醫療器械企業(ye) 進行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的合作,新誠生物也有部分自有品牌的產(chan) 品,例如其花了4年時間研發出來的“體(ti) 外診斷領域液體(ti) 活檢樣本的收集與(yu) 存儲(chu) 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涉及的耗材產(chan) 品,就是自有品牌。該項目已孵化子公司運營,研發投資達400多萬(wan) ,目前估值已經超過8000萬(wan) 。

  誰來做?學術派必須混合工程師

  毋庸置疑,高端醫療器械是一個(ge) 需要冒險的市場。很多的產(chan) 品在上市之前,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非常寂寞的研發,而且有可能失敗。

  “醫療器械業(ye) 務屬於(yu) 技術密集型行業(ye) ,對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研發能力要求較高、研發周期較長。因此在新產(chan) 品研發的過程中,可能麵臨(lin) 因研發技術路線出現偏差、研發投入成本過高、研發進程緩慢而導致研發失敗的風險。”邁瑞在招股書(shu) 的風險要素中,將研發風險列在了第一位。

  但曾晨光也非常清楚:高風險才有高回報。

他的信心來自於(yu) 來自公司招攬的全球研發人才。“他們(men) (研發人才)掌握的技術體(ti) 係才是我的寶庫。”


據了解,目前新誠生物團隊一共有全職研究人員近60人,除了碩士、博士學位和研究背景的要求之外,有無技術應用和產(chan) 品思維也是新誠人才選拔的標準之一。另外,新誠生物在全世界範圍和近110個(ge) 學術機構和組織構建了密切的學術聯係,也建立很好的信息和任務共享機製。

  這些全職和兼職的專(zhuan) 家,組成了新誠生物的核心“專(zhuan) 家庫”,未來將不斷吸納全世界範圍內(nei) 的專(zhuan) 家,並對其能力進行甄別篩選、分類,然後根據專(zhuan) 家的不同擅長領域進行任務分工、匹配。

  除了來自學術體(ti) 係的研究人員,新誠生物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人員是工業(ye) 體(ti) 係出來的。“有30多年理論經驗積累的老教授,也有已經在車間工作過多年、對工藝流程很熟悉的90後小夥(huo) 子。隻有把他們(men) 放到一起,從(cong) 不同角度看問題,充分討論,共享心得體(ti) 會(hui) ,才能產(chan) 生新東(dong) 西、好東(dong) 西。這也是一種知識和經驗的融合,也是一種交叉。”

  科學和技術,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一點曾晨光深有體(ti) 會(hui) 。

  “學術體(ti) 係比的是誰先,誰新;而工業(ye) 體(ti) 係比的是可重複性、穩定性。比如發射火箭,第一次發射火箭,是航天科學的偉(wei) 大成就,但可回收、可重複發射的火箭技術,才算是航天工業(ye) 的突破性發展。學術成果在工業(ye) 中應用,還有大量的驗證工作,需要由技術工程師去做。”

  醫療器械CRO:誰是標杆?

  第三方研發外包機構並非新興(xing) 事物,在製藥領域,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全稱為(wei) 合同研究組織,指通過合同形式為(wei) 製藥企業(ye) 在藥物研發過程中提供專(zhuan) 業(ye) 化外包服務的組織或機構)模式已經有多年曆史,且已經出現不少成功的企業(ye) 。

  CRO的出現,主要是因為(wei) 製藥企業(ye) 在研發方麵麵臨(lin) 著投入大、周期長、成功率低的問題,選擇外包給第三方,能夠起到控製成本、縮短周期、降低風險的作用。

  1994年,昆泰成為(wei) 第一家CRO上市企業(ye) ,隨後精鼎(Parexel)、PPD、科文斯(Covance)等相繼上市。而在國內(nei) ,製藥行業(ye) 的CRO企業(ye) 也已經有幾千家,其中,藥明康德於(yu) 2007年赴美上市,尚華醫療2010年在紐交所上市,泰格醫藥則在2012年成為(wei) 首個(ge) 在國內(nei) 上市的CRO企業(ye) 。

  而在醫療器械領域,研發外包市場則還在起步階段,新誠生物可以對標的企業(ye) 不多。有參考意義(yi) 的新三板上市公司“永銘醫學”,該公司主要為(wei) 醫療器械企業(ye) 進行臨(lin) 床研究服務,2016年營收約2億(yi) 元,淨利潤約1028萬(wan) 元。永銘醫學2016年收入結構,心髒起搏器和支架類產(chan) 品收入占比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製藥類的CRO也在向醫療器械領域滲透。

  2016年4月,國內(nei) 上市CRO企業(ye) 泰格醫藥宣布以6億(yi) 元收購醫療器械CRO企業(ye) “捷通泰瑞”,後者的核心業(ye) 務是為(wei) 醫療器械企業(ye) 的相關(guan) 醫療器械產(chan) 品研發提供所需的臨(lin) 床研究外包服務。數據顯示,捷通泰瑞2015年實現營業(ye) 收入6705萬(wan) 元,淨利潤2221萬(wan) 元。

友情鏈接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722號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3)第00464號網絡備案:京ICP備12039121號-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清路9號匯智大廈B座7層 www.komibo.com ©2017-2025 新利版權所有